标签 压载水泵 下的文章

我的第一份工作(十五)

2010年的夏季算得上我在来福士最忙的一年,去调试做事情是非常被动的。年少总是会轻狂一些,偶尔我也会奋力的慰藉自己年轻拼搏一些对自己是个锻炼。不过锻炼有时候就会过头,在现场做事情就会有磕磕碰碰,受些轻伤是没办法的事情吧。
调试部在距离设计部很远的舾装码头附近的办公室,当时我被调配到压载系统调试小组。在平台中,该小组多数时间会在浮筒(pontoon)里工作,工作环境是比较阴暗的。一般调试都是两个人一起工作的,我与另外一个调试工程师组成一组在D90中工作。在平台上工作,最累的应该是调试中的要不断确定数据,时常感觉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有时候对讲机不好用就要从上层甲板一直跑到立柱下面用人来喊,力气活儿……
我们从最初的配电箱、本地控制、远程控制不断一遍又一遍确定参数,实际测量参数。调试工作几乎经过了所有的实际操作环节。
测试本地控制的时候,我一个人会从甲板层一直跑到浮筒里用对讲机确认泵及电磁阀的工作状态。电磁阀箱的测试是整个测试的核心部分,我们用了大量时间在管路和阀的问题上纠结。
在调试电磁阀箱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当时是由一个外籍调试工程师出面解决的,浪费了不少材料。电磁阀箱的油箱里的油含有杂质,杂质导致电磁阀箱的阀门出现了损坏,阀门损坏意味着下面管路阀门关不严,关不严就会出现海水无缘无故进入系统。D90是较大的平台,倘若因为系统问题海水倒灌,平台就会倾斜,虽然缓慢的倒灌不会有啥大问题,但是也会有相对的损耗。
我们当时根据每一个P&ID沿着管路查找所有的阀门问题,但凡出现问题的阀门一律更换,这项工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难的事情还不是电磁阀箱的阀门,最难的问题是管路的阀门,很多都要进行大量的拆卸,DN300以上的管路阀门是相当难拆的,我们好几个人钳子、扳手一堆工具费了相当多的力气才勉强拆掉。不过我们所有的努力还是值得的,最终系统管路特别通畅,本地的阀门也没有再出现太大的问题。
至于后期的本地控制和远程控制调试,我们也做得很顺手。只是我个人是很累的,原因是我在现场做调试还总能接到发图纸的邮件,我当时很无奈每次在调试完成一天的工作还要回去更新图纸,还有一些奇怪的现场邮件要回复。我当时在N办4楼吧!几乎每天下班我都是最后一个,还有个同事多数时间是在项目及生产部门开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我要做这么多事……工作服以前我都是脏了就洗洗,我记得那段日子我几乎没有时间去洗,多数时间都在忙工作。衣服我自己闻着都觉得不好,汗味儿和油味儿混合的味道。其实这个味道我前几年都习惯了,经常在机舱工作难免会有类似的味道,尤其整个机舱大修的时候……
做压载系统调试时,有时候我还会配合他们调试别的设备,甲板吊和食物吊就在那个阶段做完的。当然,这两个设备肯定没有压载系统调试更难,我当时也是随着大家一起做,压载的调试工作计划和具体操作我当时就是辅助,我并不是主要计划执行。
对于调试部我是颇有感想的,每天一早就会在舾装码头的办公室与大家各自商量一天的进度,接着大家各自带着各自的人手去工作。夏季的炎热和工作是对应的,停泊在码头的平台内部更热,一天的工作完毕我们身上的衣服几乎是湿透的。我记得曾经与一个电气调试工程师去做电磁阀箱的接线,我给拿图纸找线头编号,他负责接线。我当时特别有感触,我虽然也是汗流浃背但是他的汗水比我还多,我想这个差事是特别辛苦。
还有一件事特别有趣,我每天吃饭都要从舾装码头走很远再回到N办吃饭,时间大概二十分钟左右。后来公司有了厂内线班车车我才坐车到码头那边。说起来工作做到这时是我个人最累的时候,脑力、体力都算极限。
写到这吧,后面还会继续……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我的第一份工作(十一)

2010年,中国的高铁运营总里程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我出生的城市是全国铁路网中的咽喉要道,去往东三省的必经之地。我出生之后的十几年里大多数时间是听着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声音过日子的,后来去上学、上班也经常坐列车出门。列车这种时代产物固定了运输的专有模式,尤其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固定轨道的产物已经成了城市与城市,甚至城市内运输的必备产物。
2010年初,scarabeo 9的进度依旧是董事会里着急的项目,很多经理没日没夜的每天加班开会讨论各个系统或者设备的安装调试。上层建筑的进度也达到了空前的飙涨。彼时我的工作被固定到了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吊梁(Trolly Beam)与吊耳(Eye Pad)的布置。
由于项目里有很多前韩国同事遗留下来的问题,我的周围多了一位比我大十几岁的韩国大叔带队。大叔人是不错的,不过终究是韩国人。思想没有国人特别爱面子,而是很要强。我很佩服韩国人这种永攀高峰的骨气。韩国大叔以前在三星重工、现代重工都有工作,他当时就有二十多年的工作资历,现在算来得有接近四十年的工作经验了。他的书架上摆着很多三星重工与现代重工的内部书籍,我闲暇时读过不少,受益良多。
关于吊梁我最近在网络上搜到了一篇后来约略是分析小组写的文章,恰好是烟台中集来福士2016年出的论文。文章的题目是《海工用单轨吊梁支撑设计及强度校核》。文章中详细叙述了吊梁所使用的材料、受力载荷的设计最高许用值。这篇文章从理论上直白的说明了工字钢、圆管的使用的间距范围,其针对的吊梁值是1T、2T、3T的取值范围。这篇文章的设计思路可取之处是能省下些许材料,说白一点就是能省下几段管子或者角钢。文章中的计算方式是可学习的,这些计算可以用在10吨甚至更大吨数的吊梁设计中。以往大吨位的吊梁与吊耳的设计通常是结构的事情,因为大吨位的吊梁、吊耳会影响结构的形变。
吊梁与吊耳的布置设计方式是按照以下几点进行的:
1、首先要确定设备在何位置,定点的地方通常会取一个点或者两个点,以此作为机械葫芦的吊装位置。
2、确定路线是吊梁与吊耳的重要节点。假如是一台压载水泵(Ballast Water Pump),其吊装路线要躲开泵舱(Pump Room)内影响吊装的管路、风管、电缆、结构等一切影响吊装的障碍物,彼时我做设计时是用CATIA做三维设计,做之前都会认真核对所有干涉,如果有问题的必须要与其他专业进行交流,排除一切不合理的设计元素。
3、设计过程中粗管子、粗风管等特别大的障碍物是无法移除的,所以按照施工复杂程度,小物件尽量不要招惹大物件的设计因素,除非小物件特别、特别重要,否则理论上是无法进行更改的。
4、吊耳与吊梁之间的吊装路线衔接必须自然,不要因为奇怪的位置影响吊装。吊装是整个设计要素中最、最、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日后在操作中出现了问题,那么会影响很多事情、耽误工作。
吊梁与吊耳是很多大型工程中能够用到的非常重要的吊装方式,在海洋工程中它们可以节省很多人力。在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中,吊梁所配置的电动葫芦也可以节省很多人力,这是现代工业中极其有代表性一种工作配置。吊梁与结构衔接的部分我没有写,懂得基座的设计者这方面是不欠缺的。通常一艘平台和船上需要若干个吊装路线,几百斤且载荷不够强的甚至可以用舱室顶部的肋位间隙做吊装孔来做吊装。
在scarabeo 9项目里,我做了几乎整个浮筒的吊装方案,只是太多奇怪并且已经施工过的地方无法布置到位,所以最终该项目的吊装位置是有些欠缺的,韩国大叔也曾说每个项目都会有些许的不完美的欠缺。最终所有图纸还是得到了船东、船检的Approval。我当时做完时心里是是长长的吁了口气。
在做设计的时候,最可怕的事就是一次次的reject,接着一次又一次的送审。记得当时的方案修改了至少五版才完全通过。耽误了不少时间的同时我也挺钦佩船东的,我与韩国大叔每一次修改图纸几乎都会去船东办公室讨论,结果还是要修改。也许对方认为我们的设计是考虑不周详的,不过老天爷还是挺善待我这么勤快的人,每次都改到晚上七、八点,最终还是通过了。
吊装是海洋工程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方式,几乎大大小小的套管、立管在现代钻井平台中也完全是自动化吊装放置。我所述的吊装仅仅是轮机部分的吊装。考虑的因素多在机舱,假如在其他位置还有更多设计因素要考虑,因此设计时要多想想设计位置在何处~
写到这儿吧,后面还会继续~

二零二零年七月八日于锦州市

  • 文章
  • 评论
  • 分类
  • 归档
  • 外链





2
0
2
4